好的管理方法可以讓員工做事事半功倍,但如果總是遵循「傳統」,從來不重新檢視這些方法是否有效,對企業來說是很不利的,說不定早已損傷了企業生產力。
以下提及 5 種職場上老闆常見的處事方式,都該重新審視是否合用。
1. 什麼都要管(微觀管理)
老闆親力親為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激勵員工,為公司營造積極氛圍,有效促進提升公司業績。但是,人力諮詢專家 Alex Nadal 表示,如果老闆插手每一項工作細節,過分監督每一件事的處理過程,甚至要求每個 email 都要傳副本給他,這樣一定會適得其反,扼殺員工的創造力與阻擋員工進步。
他認為,老闆施行微觀管理方式,會打擊下層主管和員工間的信任度,並且損害員工自主性,因為長此以往,員工只會做那些老闆特別交代要做的事,而不會思考其他應該或可以做的事。他說,
企業應該創造一種機制,讓團隊或員工在他們遇到困難、需要幫忙的時候,能找到諮詢對象。
「老闆應該把心思多放在管理公司文化而非管理員工本身。」一個正向的文化可以影響員工,老闆只要把公司目標和下屬溝通清楚,然後相信他們能做好就行了。
2. 用恐懼當激勵,要求卓越成績
為公司設定遠大目標確實可以給予員工挑戰性。但事實上,有些老闆做得太過了,甚至會用恐懼心理當作激勵因素,以為愈高壓效果愈好。
「當然這樣的做法可能在生產流水線上是有效的,但是現在很多都是知識密集型的工作,需要精益求精和團隊的良好協作,若試圖用恐懼心理壓制員工,必得反效果。」《The Fearless Organization》一書作者 Amy C. Edmondson 說。
她表示,恐懼感會讓人們隱藏錯誤與問題,應該要採取訂定彈性目標和多傾聽員工的聲音。例如,面對下屬,可以先從闡明自己雄心勃勃的目標開始,然後提出可能有效的方法和思路,並了解員工的反應、各種情況和原因。不要訂定強硬的目標,說沒達到就會怎麼樣,畢竟要把各種多變性、不確定性也考量在內。
3. 讓能者多勞
當你有能幹的下屬時,理所當然會想賦予他更大的責任,但如果你給他超出負荷的工作量,可能會逼他們出走。
老闆應該注意員工的工作負荷,以 3~5 個主要任務為主,這樣員工能更專注也更有效率。如果可以的話,甚至可以讓員工選擇他們在何時、何地工作,偶爾短暫的休息,對工作表現也有明顯的助益。
4. 錯誤的年度考核
「如果你的公司還在做年度考核……停下吧!」人資諮詢顧問 Anne Gilson 認為,年度考核根本無用,平時的工作表現和反饋才有價值。而且寫年度考核耗時耗力,甚至即使寫了,最近一次的工作表現仍決定考核的好壞。但是,不是說考核就不重要,Anne Gilson 說,關於工作表現的相互溝通應該要時常進行,最好是每周一次,了解員工工作情況、有沒有需要協助的地方等。
5. 冗長的部門會議
MIT Sloan Executive Education 資深講師 Bob Pozen 說,企業應該要避免超過 10 人、逾 1 小時的會議。研究顯示,與會者一超過 7 人,效率就開始下降,因為很難有積極的辯論和討論。此外,在大型會議上,許多與會者會自動放空,因為他們認為根本不關他們的事。因此,應盡量讓會議小且短,或有些事改以透過 email 聯繫、通知即可。
留言列表